Blogtrottr
5月18日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5月18日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Dog-Lovers' Tees.

Unleash yourself and shop our special collection of tees and accessories for you and your pooch.
From our sponsors
習四點為兩岸政治對話增溫
Feb 24th 2014, 04:18

作者: 美麗島電子報 | 社會觀察 – 

王張會才剛閉幕,連習會就隨之而來。王張會是兩岸政府首度正式接觸,備受國際矚目,2月18日連習會本來只是連戰以「台灣老朋友」身份的個人敘舊,但由於發生時機微妙,習馬兩人先後都有重大演出,原本只是兩人敘舊的連習會,突然被提高到具有兩岸戰略對話內涵的準領袖高峰會

兩次連習會,馬從否定轉向肯定

2月19日,馬英九在國民黨中常會上大力肯定連習會,與去年2月連習會遭到馬政府公開否認未獲授權,有如天壤之別。馬甚至公開表示「兩岸交流越來越頻繁,這類訪問越多越好,有更多機會了解彼此,增加友誼、創造互信」,對兩次連習會的評價迥然不同。

兩次連習會,為何馬的態度如此逆轉?主因有二:

一、連不再凸顯與馬不同路線,轉向與馬分進合擊,符合馬政府主旋律。

二、馬期待促成馬習會,連是大陸最信任的台灣老朋友,又是國民黨榮譽主席,可以扮演兩岸準高層對話的特殊角色。

2013年2月26日,連戰向習近平提出「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合、振興中華」,由於只提「一中」不提「各表」,與馬當時的「親美遠中」基調並不相符,引起台灣內部嘩然。馬政府為了平息各界疑慮,在連戰回國當天立即指出連只代表個人發言,導致連馬矛盾浮上檯面。

反觀連戰提及「中華民國」識題時表示,「中華民國對兩岸來説是一個資產,不是一個負債」呼籲兩岸共同在比前提下,以務實態度,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

習表示「兩岸是一家人」,「兩岸之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分岐問題,我們願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我相信,兩岸中國人有智慧找出解決問題的鑰匙來。」

另據連戰辦公室主任丁遠超表示,習還主動向連提問習馬會,連戰表示「雙方見面前要先做鋪陳,需要時間一步步累積。如果事前準備不扎實,兩人見面不見得能迸出火花」。習表示「這是值得肯定的說法」,也是保持開放態度。

連戰在「中華民國」和「馬習會」兩大議題,都引出習的正面回應,二者都是馬最關心的議題,馬當然喜出望外。更重要的是,習也在連習會上發表題為《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四點談話,針對兩岸政治對話提供一個空前寬鬆的歷史論述架構,也讓馬看到突破兩岸深水區的可能曙光。馬驀然發現,如何使「中華民國議題」與「習四點」展開正向互動,將成為能否實現馬習會的最大關鍵,而從王張會到連習會所逐步鋪陳的兩岸正向氛圍,已經提供給兩岸高峰會前所未有的歷史機 會。

習四點:極大化「求同存異」,有利突破深水區

習近平在連習會上的四點談話,雖然基調也是「兩岸求同存異」,但習以最大誠意和最大體諒,把「求同存異」邏輯推到極大化,使兩岸論述架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寬鬆局面,不管對國民黨或民進黨來說,都開啟了空前的機會之窗。

首先在「兩岸求同」方面,習固然重申「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一中框架」作為最根本的「兩岸關係之錨」,但也提出更寬鬆的「兩岸一家親」概念,強調 「四個共同」(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連結、共同的願景)才是「推動兩岸相互理解、攜手同心、一起前進的重要力量」。

習還感性提到「眾人拾柴火焰高」,表示大陸「歡迎更多台灣同胞參與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行列中來」、「我們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無論是誰,不管他以前有過什麼主張,只要現在願意參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們都歡迎」、「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都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對此,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進一步解讀,坦率表示「大陸真誠歡迎包括泛綠在內的台灣民眾,參與到兩岸和平發展進程」。

綜上所述,習四點豐富了「兩岸求同」的多元內涵,包括三個方面:

一、政治架構: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一中框架。

二、四個共同:共同血脈、共同文化、共同連結、共同願景。

三、民族復興:只要願意參與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我們可以依照「兩岸求同」的深化程度,把習四點所極大化的「兩岸求同」內涵,細分如表一:
 


顯而易見,即使是馬英九所代表的國民黨,也並未符合習四點所標舉的「兩岸求同」所有面向。例如馬仍強調「一中各表」,並不願公開接受「一中框架」作為兩岸政治定位;即使馬接受「兩岸人民同屬中華」,也尚未公開接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兩岸共同願景。

不過,最近馬為了促成馬習會,促成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性對話,日前已經透過修改歷史教科書,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民族,藉由「兩岸求同」面向的拓深,以便爭取大陸更多信任。尤其是這次王張會,王郁琦在南京中山陵公開標舉「兩岸人民同屬中華」以及「孫中山思想」作為兩岸共同資產,連戰在連習會上公開呼籲「兩岸共同把中華民國當做資產」,國共兩黨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歷史大論述上接軌,已經越來越可能實現。

其次在「兩岸存異」方面,習四點也充分展現出將心比心的歷史同情,例如提到台灣移民史:「兩岸同胞血濃於水。不論是幾百年前跨越黑水溝到台灣討生活,還是幾十年前遷徙到台灣,廣大台灣同胞都是我們的骨肉天親」。另如提到對「台灣人出頭天」的同情理解:「我知道,台灣同胞因自己的歷史遭遇和社會環境,有著自 己特定的心態,包括特殊的歷史悲情心結,有著強烈的當家作主『出頭天』意識,珍視台灣現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希望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我們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心情」。

基於上述的歷史同情,習進而表示「至於兩岸之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我們願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有什麼想法都可以交流」。這固然還是重申舊調,但在習四點極大化「兩岸求同存異」的新論述背景下,以及馬習兩人都抱有追求歷史定位的雄心下,兩岸啟動政治對話、乃至政治談判破冰,可能性已經陡然增高。

民進黨在十字路口:極大化「兩岸求同」vs極大化「兩岸差異」

習四點發表之後,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隨即在2月21日表示:「兩岸關係已經從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新階段,政治問題已繞不開、回避不了」。這與習近平在去年10月所言「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堪稱遙相呼應。

面對空前寬鬆的習四點主張,面對國共兩黨即將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論述上合拍,面對馬習兩人很可能在今年推動歷史性的政治對話,民進黨在5月黨主席改選前夕,已經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艱難抉擇:或是選擇謝長廷路線,試圖極大化「兩岸求同」,淡化台獨主張,共同追求兩岸大和解,共同探索兩岸和平發展之道;或 是選擇蘇貞昌路線,試圖極大化「兩岸差異」,繼續凸顯台獨主張,繼續維持「逢中必反」立場,繼續煽動「滅蘇計劃」的民粹情緒,自我隔絕在兩岸和平發展之外。

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一方面呼籲「我們真誠歡迎包括泛綠民眾在內的廣大台灣同胞,參與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來」,但在另一方面,也同時引用習四點提醒民進黨「兩岸要鞏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基礎,深化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這是「兩岸關係之錨」、「如果這個基礎被破壞,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盪不安的老路上去」。

邁向2016執政之路,民進黨不可能對大陸所認知的「兩岸關係之錨」,繼續置之不理,果真如此,必將重蹈蔡英文2012年「最後一里路」覆轍。遺憾的是,民進黨至今只有謝長廷,針對「兩岸關係之錨」提出初步答案。

謝長廷的兩岸思維模式,和習四點同樣屬於「極大化兩岸求同存異」,他除了「有著強烈的當家作主意識,珍視台灣現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之外,也試圖「回歸中華民國憲法」,分別回答大陸所認知的「兩岸關係之錨」問題:

-以「兩岸憲法各表」回應「九二共識」;

-以「中華民國主權決議文」回應「反對台獨」;

-以「兩岸在憲法上具有特殊關係」回應「一中框架」。

謝長廷強調兩岸主張如要可行,必須同時符合「人民可以滿意、美國可以接受、大陸可以忍受」三大原則,此與習四點的「極大化兩岸求同存異」原則,其實都具有「盡量維持兩岸現狀、讓雙方都有下台階」內涵。

面對習四點和兩岸政治對話的空前挑戰,民進黨已經站在十字路口,必須做出歷史性抉擇。這次兩岸路線抉擇,既不容躲避敷衍,也沒有模糊空間。眼看蘇謝兩岸大戰一觸即發,民進黨內民調最高、提醒「還差最後一里路」的兩岸專家蔡英文,也該力挽狂瀾扛起轉型責任,實事求是說些公道話了。

【作者 郭正亮/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lcottoh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